UpdateTime:2021/3/31 11:35:36
隨著長榮海運“長賜”號的脫淺、蘇伊士運河的重新通航,關于該事故引發(fā)的連鎖賠償法律問題,以及接下來的塞港、運力短缺等問題,也開始被廣泛探討。
航運情報公司Sea Intelligence稱,由于蘇伊士運河經歷了7天封鎖,造成運河堵塞,以及迫使集裝箱運輸公司改變所有服務路線繞道好望角(Cape of Hope),將需要全球船隊額外增加6%的運力。
蘇伊士運河是歐洲到亞洲最快的航線,全球約有12%海運貿易都通過蘇伊士運河。據(jù)丹麥“海運情報”咨詢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拉爾斯·延森表示,每天約有30艘重型貨船通過蘇伊士運河,堵塞一天就意味著5.5萬個集裝箱延遲交付。
《Seatrade Maritime News》也分析稱,集裝箱船航線已經開始通過好望角(Cape ofHope)改道亞洲-歐洲和亞洲-美國東海岸航線,這比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航線要長得多。SeaIntel在其每周報告中分析了延長航道堵塞對集裝箱運輸能力的影響。
SeaIntel以集裝箱船航速17節(jié)為準,其中新加坡(Singapore)到鹿特丹(Rotterdam)的航行增加了7天,西地中海增加了10天,東地中海增加了2個多星期,而美國東海岸則增加了2.5-4.5天。
根據(jù)SeaIntel分析,全球標準船隊產能2440萬標準箱,“生產能力”為1960萬標準箱/天,每天要增加100萬標準箱的運輸能力,才能運輸更長的距離。
“因此,總而言之,為了重新安排貨物在非洲各地的運輸或在某些情況下通過巴拿馬運送到亞美東海岸,這將吸收相當于全球可用容量的6%的運載能力?!盨eaIntel首席執(zhí)行官Alan Murphy說。
“將其轉換為同等船隊,那么全球船隊的6%等于148萬標準箱–相當于74艘超大型20,000標準箱的集裝箱船?!?
地中海航運(MSC)資深副總裁貝克夸特(Caroline Becquart)指出,此次塞船勢必擾亂全球貿易運作,沖擊之大為近年少見。貝克夸特表示,航運公司原本產能已十分吃緊,此次意外令他們“載貨能力與設備更加受限”。
亞洲–歐洲/地中海和美國東海岸貿易的運力增加,部分可以通過其他服務的運力來實現(xiàn)。然而,這是在產能已經溢價的時期,并且由于2020年下半年需求激增以及導致?lián)矶潞驮O備短缺,租船市場實際上已經達到了極限。因此任何噸位的變化,都會影響其他服務和行業(yè)。
加快速度是另一種選擇,但由于燃料消耗量也會增加,這會增加成本,并增加船舶航行對環(huán)境的影響。
“這可以部分緩解問題,但遠不能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將速度從17節(jié)提高到20節(jié)將對全球船隊的影響從6%降低到5.2%。達到22節(jié)的最大油門速度,仍然只能將沖擊降低到4.8%。”SeaIntel首席執(zhí)行官Alan Murphy說。